在招標采購工作中,部分投標人為了順利中標,因此打上了投標資質造假的主意。投標人資質造假會有什么后果?還不清楚的朋友一起來看看吧!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規(guī)定:投標人不得用他人名義或做假的方式騙取中標,給招標人造成損失的必須付法律責任,處中標項目金額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罰款,對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單位罰款數(shù)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
如果有違法所得的,沒收所得的財產;如果情節(jié)較為嚴重,公告取消1-3年的投標資格,直至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第五十六條
評標委員會成員收受投標人的財物或者其他好處的,評標委員會成員或者參加評標的有關工作人員向他人透露對投標文件的評審和比較、中標候選人的推薦以及與評標有關的其他情況的,給予警告,沒收收受的財物
可以并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有所列違法行為的評標委員會成員取消擔任評標委員會成員的資格,不得再參加任何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的評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第五十七條
招標人在評標委員會依法推薦的中標候選人以外確定中標人的,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在所有投標被評標委員會否決后自行確定中標人的,中標無效。責令改正,可以處中標項目金額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罰款;對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