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工程造價是門定量的科學;也有人說,工程造價是門只可意會的藝術?;蛟S,在工程預算階段,造價更應說是一門科學,而在工程結算階段,造價更象是門藝術。"同樣的工程,不同的團隊去處理結算問題,會有不同的結果",對這個命題我相信沒有同行會去進行反駁。
工程結算,看起來似乎是工程竣工后的工作。但如果你等到工程竣工后才去處理相關結算事宜,那實在是太遲了?;蛟S,你就為你的公司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實際上,工程結算應分為幾個階段:
準備階段,編制階段,報審階段,審定階段,本篇來看一下編制階段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結算編制階段:
這個階段主要是依據(jù)合同和工程簽證變更資料,計算出結算造價。在形成結果時,要有藝術性。一個好的造價工作者,往往不會去片面追求準確性。大家都知道的,施工單位的結算是要經過審核后才能作為結算依據(jù)的。因此,要放點水,給審核單位留下核減的空間。審核單位的也要吃飯的,沒有核減額,他們的利益就少了。此時,他們會拼命的找地方下手,形成他們認為理想的核減額。我在施工單位工作時,曾經和許多同行舉過一個例子:一個100萬的工程,如果報120萬的結算,也許審核的人給你審成100萬,這樣你沒吃虧,審核的人很有面子,大家的利益也都有了保證;也許審核的人審成105萬,這樣施工單位還賺了;如果你就報100萬的結算,審核的人一定會給你再想法減掉你一些,否則他沒面子,他的單位也沒什么效益,這樣你就賠了;如果你報80萬的結算,審核的人一定為了面子和他單位的利益也要想盡辦法再核減掉一部份,這樣你就賠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