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同其他投標者借用多家公司資質,統(tǒng)一報價串通投標,并約定利益共享,最終78個工程全部中標。浙江省武義縣檢察院對一起涉案金額高達7.67億元的特大串通投標案的首批24名被告人依法提起公訴。
2018年8月14日,武義縣供水調度中心建設工程進行公開招標。施某伙同張某、董某等6人,使用12家公司資質串通投標。其中,施某借用3家公司資質,與自己父親參股的武義立川建設有限公司資質一起參與投標。
施某與張某共同商定好上述12家公司的報價,以集中統(tǒng)一安排并錯開報價的方式提高中標率,參與串通投標的人根據(jù)商定的報價填寫標書投標,并約定中標后由中標人拿出中標價的百分之二進行分紅。最終,該工程由武義立川建設有限公司以1900余萬元中標。
經(jīng)審查,2015年至2018年,施某等24人在武義縣工程項目公開招標時,通過借用多家公司的資質,統(tǒng)一安排報價或圍標方式進行串通投標,并以中標價的2%至8%或合股施工的承諾約定利益共享。案件涉及武義縣北嶺市民廣場等工程項目78個,累計中標金額達7.67億元。
此外,2017年8月,張某在不具備資質的情況下承接武義縣一處拆除工程。后又發(fā)包給不具備資質的鄧某,造成坍塌事故致一人死亡。已另案處理。
檢察機關經(jīng)審查后,對施某、張某等24名被告人以涉嫌串通投標罪、重大責任事故罪等罪名依法提起公訴。
據(jù)了解,武義縣檢察院對已受理的7件48人串通投標案件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目前已初步梳理出該系列案涉及全縣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美麗鄉(xiāng)村建設工程等項目,涉案中標金額近20億元,并針對借用資質串標普遍、串標犯罪手段隱蔽、涉案主體之間形成關系網(wǎng)等特點,形成書面報告并向相關部門發(fā)送檢察建議。